兩項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落地中關村
發布時間:2021-01-06 來源:賬房管家 瀏覽次數:1205
北京財政微信公眾號于1月4日晚發布消息稱,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積極支持北京市“兩區”建設,近日聯合印發文件,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開展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和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
首先,開展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創投企業長期投資。對示范區內符合條件的公司型創業投資企業,轉讓持有三年以上股權所得,超過年度股權轉讓所得總額50%的,可以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轉讓持有五年以上股權所得,超過年度股權轉讓所得總額50%的,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
據了解,部分創投企業出于規避長期投資風險的考慮,投資往往傾向于快進快出,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往往需要一定周期,導致創投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意愿不強。對此,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設計了投資期限越長繳納企業所得稅越少的反向掛鉤制度,有利于增強創投企業長期投資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耐心”,初步實現了鼓勵創投企業長期投資的效果,促進被投資的科技企業做大做強。
此外,開展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本土創新。在示范區朝陽園、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順義園、大興-亦莊園6個園區內注冊的居民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如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轉讓所得,不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2019年國家預算報告提出“開展適當提高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限額標準試點”。北京尤其是中關村示范區科技企業和高校院所聚集,技術合同交易額長期排名全國前列。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和技術外流問題,將技術轉讓所得免征額由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降低了科技成果轉讓的成本。
北京知誠社會組織眾扶發展促進會會長任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兩項政策都非常有針對性,第一個是有效平衡了投資機構的短期逐利性,可以引導投資機構在合理區間更傾向于戰略投資、產業投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投資。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制定細則、規范流程,增加政策覆蓋面和可操作性;第二個有鼓勵高精尖技術成果轉讓的作用,特別是能夠對京外稅收政策洼地帶來的沖擊給予強有力的回應”。
上述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是多種要素的有機融合,其中資本是重要推動力量。從創新生態鏈條來看,成果轉化困難一直是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堵點’,關系到科技成果能否帶來實質性的效益。因此,稅收政策需要緊緊圍繞重點創新要素和關鍵環節進行設計突破。稅收優惠政策的設計也盡可能符合我國稅制改革大趨勢,同時盡可能簡便易行、標準明確,便于政策落地實施。”